首页 | 新闻公告 | 校友会 | 校友文化 | 校友服务 | 校友刊物 | 对外交流与合作处 | 基金会 | 延大首页 
校友文化
 校友风采 
 校友论坛 
 校友文库 
 岭上书院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校友文化>>校友文库>>正文
记忆中的高诚斋
2020年08月07日  

作者:宋靖宗

  1962年3月,正当学校党委总结了1958年以来办学的经验教训,在全校贯彻《高教六十条》的时候,省委派高诚斋同志来延大任校长助理(当时的校长由地委书记韩一平兼任)。高诚斋同志是一位老教育家,老教授,解放初就担任过兰州大学秘书长,后来又在中央高教部和省高教局任过职。他到任以后,在党委的领导下大力贯彻《六十条》,为建立和巩固“以教学为主”的正常教学秩序,全面提高教学素质,提高延大的办学规格,奔走呼号,身体力行,做了许多努力。他自觉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,强调从严治校,科学管理,尊重教师,爱护人才的思想和实践,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人们一直习惯地尊称他为“高老”。文化大革命开始后,年近花甲的高老被当作延大“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代表人物”,游街、批斗、停发工资,一个月只领很少的生活费艰难度日。可是当党为他落实政策的时候,他把补发的工资都交了党费。粉碎“四人帮”,恢复高考制度,高老看到被摧残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又获生机,十分兴奋。1978年春第一届新生入学前夕,他亲自安排、检查开学准备工作,风风火火,跑上跑下,从清晨忙到黄昏。劳累加兴奋,当天就突发脑血管意外,造成失语与瘫痪,抱着遗憾在病榻上度过了余生。可以说,他忠诚地把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。

从1962年到1963年,是延大教育质量大提高、实行第一个新跨越的时期。高老当时在党委的领导下主管教学工作,自然功不可没。回忆起来,他的教育思想和管理实践中,突出的显示了如下的特点:

一是强调“教学为主”,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。针对1958年以来高校中出现的“三多”而导致教学秩序混乱、质量下降的情况,《六十条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必须“以教学为主”,师生每周必须以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业务。高老把这些思想和规定在全校大会上讲,到各系、教研室讲,向行政后勤部门的同志宣讲,强调学校一切工作都应该为教学服务、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。学校规定,教学计划不能随意变动,停课、调课要经过批准,影响正常教学的活动一律停止。高老本人亲自到系、教研室听课、评课,到教室检查学生自习。星期天晚自习常有学生迟到或缺席,他就在晚八点之前站在校门口,对迟归的学生一一进行询问、批评、登记。针对大跃进以来“赶英超美”、“科研放卫星”、“攻尖端”等不切实际的口号和做法,他明确指出,要从延大实际出发,科研服从教学,围绕教学,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。在全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秩序很快建立了起来。

二是重视基础。高老强调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特别应该重视打好基础,以免“误人子弟”。所谓加强基础,就是加强基础理论、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。各系根据这一原则修订了教学计划,恢复了1958年以来被取消、合并或消弱了的一些基础课,加强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建设和管理,增加了教育实习时间,并规定教育实习不及格、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。各系在安排课程时,尽量让有经验的好教师上基础课,一门基础课教学不过关的,不能开选修课、专题课。经过全校上下几年的努力,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,顺利完成了由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的转轨。

三是尊重教师,重视教师队伍建设。1957年,知识分子一夜之间由依靠对象变成了团结改造的对象,创造精神被压抑。广州会议为知识分子“脱帽加冕”,“忽如一夜春风来”,广大教师精神为之一振。学校党委借此东风,从各方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。高老更是旗帜鲜明地大会小会讲,办好学校必须依靠教师,要培养一批过硬的教师队伍。学校各方面要为教师创造条件,发挥他们的积极性。他常讲,教与学是一对矛盾,在这对矛盾中,教师是主导的一面,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,才能达到“教学相长”。他经常深入各系、教研室,和教师谈心,交朋友,依靠骨干,带动全面。文化革命开始,高老被揪斗,有人贴了一张《看,高诚斋依靠什么人办学?》的大字报,一连串点了各系、教研室几十位教师的名,说他们都是高诚斋教育黑线上的人物,是“复辟的基础”。其实,这些人不过是各系一些有影响的骨干教师。为了提高教师的水平,几年内学校派出了好些教师到全国著名大学进修、考察,各系都定有具体的师资培养计划,给青年教师指定了导师。行政后勤部门也不断改进作风,尽量为教师创造条件,为教学第一线服务。一度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关心教师蔚然成风。

四是加强常规管理,从严治校。高老经常强调要从严治校。他说,凡是中外名牌大学,都是严字当头,进门严,管理严,出门严(毕业)。严师才能出高徒。他在管理实践中,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落实,认真考察考核、严格常规管理。对学生的升留级、旷课、缺课、考试、实验、实习,都有严格要求。那几年各系都有学生撞上了“红灯”而留级、退学的。教学计划和课程的变动,有严格报批手续,期中、期末都开展教学检查与总结。他对教师关心而不迁就。某系一位教师教学效果不好,学生意见大,他亲自去听课,经过帮助改进不大,毅然指示系上另请教师代替,让这位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进修备课。还有一位业务水平很不错的教师,上课没有讲稿,在一个烟纸盒上写几条就上讲台。高老知道后,在全校大会上批评了这位教师。他说,我们是师范院校,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,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师德。为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,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。这两件事情当时在教师中影响很大。严格管理,严肃对待每一节课、每一个教学环节,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。

高诚斋这些教育思想和管理原则,不都是他个人的创造,可贵的是他贯彻这些原则的鲜明、坚定的态度和身体力行的好作风。我当时主管系上的教学工作,和这位内行的顶头上司接触得多,他这些管理原则和行为,给了我不少启示和教育。特别是他对教育事业那种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忠诚执着的精神风范,成为我在日后多年工作中追慕和学习的榜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为原延安大学副校长

上一条:杨永长: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
下一条:我在非洲战“疫”
关闭窗口
相关链接
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对外交流合作处 延安教科文发展基金会
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
基金会微信公众号

联系我们
电话:0911-2650800
地址:陕西省延安市圣地路580号
邮箱:yadxxyzh@163.com
邮编: 71600

1